良好的办公环境可以起到疗愈效果,让人摆脱焦虑与倦怠,在办公场所重拾归属感。
无论是在北上时髦公寓里的办公角落,还是在广深熙熙攘攘的咖啡店和茶餐厅,都能窥见人们远程办公的踪影。在线上会议的间隙,父母会瞅瞅他们上着网课的孩子,文字工作者们盘算昨夜的咖喱是否还合口味,程序员会抓紧把攒了几天的衣服扔进洗衣机里。在处理这些日常琐事的同时,我们也在和客户核对需求、处理财务报销,以及构思新的产品。
在这一背景下,我们还需要面对面的办公空间吗?答案是肯定的。事实上,过去每一场危机发生后,“办公室没有未来”的预言都会引发讨论,但从未真正实现。
人们发现,尽管远程或线上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,但他们依然渴望有一个高效、灵活的办公室,会怀念部门会议上的文件传阅和肢体互动,以及那群拼单点咖啡外卖的同事。一些绝佳的idea往往来源于同事们在公司茶水间的闲谈,而非一本正经的会议场景。
因此,疫情之后的办公空间真正的讨论核心并非“是否还需要”,而应该是“它要用怎样的方式让更多的员工愿意来到线下?”
如何让办公空间切实提高员工的愉悦感,已成为目前不少企业主的核心议题。
过去,作为公共场所的办公空间与私人空间往往泾渭分明,并常与严肃、紧张、有条理等形容词相勾连。人们在办公空间开始和结束一天的工作,回到住宅再享受归属和放松感。然而,随着技术发展和数字化进程加快,办公空间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质疑——不同空间在功能上真的存在明显区隔吗?我们该如何定义办公空间?又该如何用设计来应对这一系列变化?
当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在消弭时,办公空间理应承担更多复合功能,它不该只是一味的严肃规整,也可以给人治愈和温馨感:让建筑本身形式更柔和贴近自然,而非僵硬死板的直角房间;促进团队协作与交流,用团体的力量给予其中的个体以治愈感;用智能技术提高室内空间使用体验和频率等。
未来办公空间的升级进化,需要通过设计的力量应对
当然,如何确保办公空间足够“安全”,是设计师当下思考的首要问题。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,办公场所被视为具有一定风险隐患的存在,一些设计师会在项目中加入新思考,比如通过网格化的布局调整使用者的社交距离,通过数字化的后台改造监测办公区域的人群密度,或是通过改进通风系统增强办公室的空气流动性,以防漂白剂和消毒剂的气味过分刺鼻。
一些商办地产业主也在想办法将办公场所变得更“健康”。疫情期间,一线城市居高不下的写字楼空置率,已成为困扰商办地产行业的难题。房地产服务和投资管理公司仲量联行(JLL)告诉《第一财经》,随着公司人对健康的需求高涨,部分商办业主会选择增设健身房、冥想或瑜伽区等。“企业需要针对员工需求的变化做出及时调整,面对租户对灵活性的更大需求,业主若想留住租户,也需重新审视其价值主张和盈利方式。”仲量联行解释称。